乐清佛学网首页 图书馆 乐清佛协 人间彩莲 青莲图书馆 走进佛门 青莲社区
  佛教藏经
  藏外佛典
  佛教各宗
  佛教诗词
  图像法典
  声乐法典
  每日一偈
  佛学典故

 

律宗 乐清佛学网  >  青莲图书馆  >  律宗
律宗法脉传承
编辑:qinglianadmin    来源:乐清佛学网   时间:2011-03-21 11:05:15   浏览:0

 

律宗,以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。由于其实际创始人唐代僧人道宣住终南山,故又名南山律宗或南山宗。戒律,是释迦牟尼为弟子们制定的行为准则。中国汉地翻译戒律和实行受戒,始于三国魏嘉平(249-254)中,开始仅译简单的戒本,东晋以后,广律逐渐译出,如《十诵律》、《四分律》、《摩诃僧祇律》、《五分律》,其中《四分律》流传最广。
 
 
 
关于《四分律》的传承是:昙无德--昙柯迦罗--法聪--道覆--慧光--道云--道洪--智首,历经八代。到了唐代,四分律学分为三派:(一)南山宗:智首传弟子道宣(596-667)著有《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疏》、《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》、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》、《四分律拾毗尼义钞》、《四分律比丘尼钞》,合称五大部。(二)相部宗:道云的另一弟子洪遵,洪遵弟子洪渊,洪渊弟子法砺(569-635)著《四分律疏》。(三)东塔宗:怀素(625-698),京兆人。初从玄奘学经论,寻从道宣学《行事钞》,再从法砺学《四分律疏》,怀素怀疑师说,著《四分律开宗记》,批判法砺。后相部宗、东塔宗逐渐衰绝,惟道宣所创立的南山宗一派独传。道宣有弟子大慈、文纲、名恪、周秀、灵萼及新罗智仁等人。其中继承法系的是周秀。
 
 
 
南山宗在判教上,把佛教分为"化教"与"制教",前者指佛教化众生令生定慧的教法,后者指佛教诫众生而对其行为加以制御的教法。化教又分作性空教、相空教、唯识圆教三类。制教因对戒体的看法不同而分三宗:实法宗(以戒体为色法)、假名宗(以戒体为非色非心)、圆教宗(以戒体为心法)。在教理上律宗分成戒法、戒体、戒行、戒相四科。戒法指佛所制定的戒律;戒体指受戒者心中防非止恶功能的体性;戒行指随戒体发现于身口意三业如法的动作;戒相指足为轨范的持戒之相。该宗又将佛所制诸戒归纳为"止持"、"作持"两类。止持,即诸恶莫作之意,规定比丘250戒,比丘尼348戒。又按犯戒的内容分为若干类(聚)。作持,即众善奉行之意,包括受戒、说戒、安居以及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。
 
 
继承道宣法系的周秀依次递传道恒,经九传后,至允堪。宋仁宗庆历年间(1041-1048)允堪(1005-1061)主西湖菩提寺,撰《行事钞会正记》、《戒本疏发挥记》、《羯磨疏正源记》等,阐释道宣的学说。允堪传择其,择其传元照。元照(1048-1116)住杭州灵芝寺,著有《行事钞资持记》、《戒本疏行宗记》、《羯磨疏济缘记》等。当究天台教观,以天台教义说律宗,于是南山律宗又分会正、资持两家。元照下有六代次第相承。传至元明之际,法系传承几乎无闻。到明末如馨(古心,1541-1615)开戒法于金陵灵谷寺,重兴南山律宗,传弟子寂光(三昧,1580-1645)创戒坛于金陵宝华山。寂光弟子见月继主宝华山宏传,后来传习戒法的皆以宝华山为轨范。读体下,有十四代次第相承。
 
 
志道(?-484) 唐代僧人。俗姓任,河内(今河南省沁阳县)人。通经律论,更精戒律。为官僚何尚之所钦受请居其所建寺。北魏太武帝(424-452)灭佛以后,他邀集同道10余人,到完牢(今河北省完县)地方,集洛、秦、雍、淮、豫5州僧人,于引水寺讲律明戒,更申授法。后还京邑。王奂出镇湘州(今长沙市),志道随之,同游,南齐武帝永明二年(484),于湘州故。
 
 
日晤(?-804)
唐代僧人。俗姓蒋,永州零陵(今永州市)人。年13出家,又9年受具足戒,又10年主持戒坛,他的律学师承,据柳宗元说:"佛法至于衡山,及津大师,始修起律教,由其坛场而出者为得正法,其大弟子曰日晤和尚。"初居零陵龙兴寺。唐肃宗乾元元年(758)诏令天下25寺各定大德七人长讲戒律,当推举日晤居首位,登坛传戒共37年,每年度僧1000人,居般若台(今南岳祝圣寺)专修念佛三昧,世称般舟和尚。唐德宗贞元二十年(804)卒。柳宗元作有《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》。
 
 
惠开(733-797)
唐代僧人。俗姓欧阳,潭州(今长沙市)人。唐玄宗天宝十一年(752)出家,唐代宗广德二年(764)诏命于衡山修建大明寺,择僧21人安居,惠开获选并居主位,主持戒事22年,受戒称弟子者数万人。宰相齐映、李泌、赵憬,尚书曹三皋、裴胄,侍郎令孤恒等,执经受大义为弟子。唐德宗贞元十三年(797)殁。柳宗元时官柳州司马,为作《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》。
 
 
法证(?-801)
唐代僧人。俗姓郭,出家后,住衡山密云峰下云峰寺,有往受律求道者,莫不倾诚接引,元臣硕老,皆稽首受教。主事50余年,度50000人,为弟子有3000
人。唐德宗贞元十七年(801)殁。柳宗元为作《南岳云峰和尚塔铭》,又为作《云峰和尚铭》。碑铭上说:"余既与大乘师重巽游,巽其徒也,亟为余言,故为其铭。"(见《柳河东集》卷七)
 
 
希操
唐代僧人。俗姓昝,原为儒生。出家后,住衡山中院掌律度众,凡26年。柳宗元在《衡山中院大律师塔铭》上说:"南尼(岳)戒法,坏而复正,由公而大兴,衡岳佛寺毁而再成,由公而丕变。故当世之士,若李丞相泌,道未当屈,睹公而稽首,尊之不名。"又说:"凡所受教,若华严照公、兰若贞公、荆州至公律公,皆大士,凡所授教,若惟瑗、道郢、灵干、惟正、惠常、诚盈,皆闻人。"据《南岳志》记载,诚盈与韩愈为方外交,愈曾有《别盈上人》诗为赠。
 
 
知俨(736-818)
唐代僧人。俗姓曹,潭州湘潭(今湘潭县)人。为当地大族,年九岁,求出家,父不能夺其志,于是抱经笥入南岳,进品,受具,闻经,传印皆由当时大长老主其事。曹王李皋官湖南,请知俨为人师,登坛莅事共38年,受度者万余人。檀施云集,用以建宝幢,修废寺,饰大像,知俨向门徒说:"彼以有相求我,我以有为应之。"唐宪宗元和十三年(818)卒。刘禹锡为作碑铭,有云:"南岳律门,以津公为上首,津之后,云峰证公承之,证之后,湘潭俨公承之。星月丽天,珠玑同贯,由其门者,皆正法焉。"由此可见知俨在当时湖南律宗传承上所处的重要地位。
 
 
三昧(1580-1645)
明代僧人。名寂光,俗姓钱,广陵(今江苏省江都县)人。初从雪浪习贤首教观,既而遍参宗门名宿,紫柏、云楼皆相契重。从古心受具足戒,专精毗尼,曾行脚衡岳,登庐山,住持东林寺。不久移居衡山剃潭,又重兴南京宝华山。崇祯十五年(1642)荆王请兴沩仰道场。十六年(1643)奉诏主修南京报恩寺。次年(1644)明亡。南明福王朱田崧弘光元年(1645)诏赐紫衣、白金,勒文武百官迎谒于寺称为国师。三昧足迹遍南北,临坛演戒百有余所,当时所谓晋藩、荆王、鲁王、路王皆遣使迎接,主持坛会。清顺治二年(1645)卒。著有《楚纲经直解》四卷。
 
 
见月(1602-1679)
明清之际僧人。名读体,俗姓许,楚雄(今云南省楚雄县)人。初居滇黔,听说三昧宏戒江南,慕之前往。途径南岳,演《楞严四依解》,继登破额、冯茂、上堂、礼诸祖道场,后在江南得三昧衣钵真传,协助三昧创建南京宝华山戒坛,并将其发扬光大。
 
 
寂定(?-1659)
明清之际僧人。剑川(今云南省剑川县)人。明天启年间(1621-1627)至衡山为僧,后从三昧在宝华山受戒,博研经律,还南岳,受法颛显,崇祯十四年(1641)归滇,住鸡足山,后移居宝岩,弘敷法席,名震一时。寂定律学湛深,具精教义。
 
 
地址:浙江省 乐清市 邮编 :325604
备案序号: 闽ICP备11007391号 Copyright 2011 乐清佛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s QingLianChansi